每日播报|新 农 村|政策法规|三农之窗|区域经济|三农投资|农贸资讯|三农科教|文化生活|三农探索|三农人物|三农专题
写作大全|招工招聘|农资购销|农产购销|致富信息|书刊信息|农网导航|打假维权|三农服务|三农调查|三农论坛|三农内参
地方频道
政务频道
全国
您的当前位置: -> 社会监督
资讯搜索:
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范
时间:2010-02-05 17:23:41来源:作者:
DB3502厦门市农业地方标准 DB3502/T 013—2005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范2005-12-20 发布 2006-01-01 实施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前 言为了规范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控制农药残留,确保品质,实现生产科学化、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在查阅参照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并结合厦门市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制订的。本标准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由厦门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厦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同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茂盛、陈福治、姜平、孙传芝。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双孢蘑菇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地条件、菇房(棚)建造、培养料的准备和堆制、播种、菇房管理、病虫害及鼠害防治、采收、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厦门地区双孢蘑菇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T 119-1989 饲料用小麦麸NY/T 5097-2002 无公害食品 双孢蘑菇3 术语和定义3.1 层架菇房在民房内搭层架用以栽培蘑菇的专用房。3.2 层架菇棚土(砖)墙或竹架子与草帘、无滴膜组合成的复合层架蘑菇专用栽培房,俗称蘑菇大棚。3.3 层架菇在常规栽培期间,采用层架菇房、菇棚栽培出来的白色双孢蘑菇。4 生产场地条件4.1 选择地势良好、土质肥沃、原材料丰富、水源清洁、排灌良好的场所。4.2 禁止与化工厂、污水沟等相靠近,保证不受污染源侵害。5 菇房(棚)建造5.1 建造要求 菇房应座北朝南,保温、保湿条件好,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内部整洁。5.2 菇床5.2.1 宽度两侧操作的床架宽度不超过1.5m,单侧操作的床架宽度不超出1m。5.2.2 层数和间距层数依菇房高度而定,以5~6层为宜,底层离地0.3m,中间层距0.7m,顶层离房顶不少于1.5m。5.2.3 通道宽度0.7-0.8m。5.3 通气设施通道进口处设缓冲间。层架之间每条通道两端各开上下纱窗若干,上窗的上沿低于屋檐0.3m,下窗高出地面0.1m左右,窗的大小为0.5m×0.4m,屋顶设置拔气筒,筒高1.3m-1.5m,内径0.3-0.4m,顶端加风帽,以防风雨倒灌。6 培养料准备和堆制6.1 培养料种类主要有粪草培养料和合成培养料两种。粪草培养料用牛、猪粪等与稻草等堆制发酵而成。合成培养料采用稻、麦等草料和化学肥料配制发酵而成。本地生产中通常采用粪草培养料。6.2 原料6.2.1 秸杆 本地区生产以稻草为主。秸杆应晒干后才能贮藏,否则易腐烂变质,堆温不高。凡是发过霉的稻、麦草,不能用来堆料。6.2.2 粪肥可采用畜、禽粪堆料或几种粪混合堆料。畜、禽粪应随收随晒,晒干后贮藏,不可让其自然发酵。猪粪可采用湿粪贮藏。6.2.3 化肥常用的有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钙等。6.2.4 糠麸饼类麦麸、米糠、谷壳、菜籽饼、棉籽饼等。麦麸应符合GB/T 119-1989的要求。6.3 常用配方常用粪草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100m2计算)如下:干稻草1400Kg、干牛粪粉1400Kg、过磷酸钙50Kg、豆饼或花生饼100Kg、碳酸钙 50Kg、尿素18Kg、石灰粉15Kg。6.4 菇房消毒培养料堆制好后,在进菇房前,必须进行1次空菇房的消毒,时间一般都掌握在培养料进房前的3~4天进行。消毒前应把门窗、墙壁、屋顶的缝隙、破洞修补好,防止熏蒸时气体漏出。消毒的方法可用1.2%硫酸铜、5%石灰水或0.2%多菌灵喷洒菇房的墙壁、地面与床架,应避免出现死角,然后开窗散气,通风干燥,直至气味全无。6.5 培养料二次发酵6.5.1 室外前发酵6.5.1.1 堆制时间通常为11~13天,翻堆3次,间隔时间一般是4天、3天、3天。在翻堆的时间上可灵活掌握,不受天数限制,料堆内温度达70℃以上即可翻堆。6.5.1.2 水分控制原则掌握湿透、少调的原则。6.5.1.3 辅助料添加尿素在建堆时放入;石膏粉、石灰粉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6.5.1.4 进料第三次翻堆后隔1天,应趁热将培养料运入菇房,从最上层逐层次往下层填入床架内,每层厚度16.5cm~20cm,料面要平。一间菇房要求在一天内进料完毕。如菇房太大,也应尽量缩短时间。6.5.2 室内后发酵也称“后发酵阶段”或称“二次发酵”。培养料进料后,应将菇房门窗关闭24小时。当培养料继续发酵升温时,通入蒸汽或用炭灶加温,将料温迅速提高至60℃~65℃,并保持10小时。然后小量通风,使料温逐渐降至为52℃,保持4~5天。在整个后发酵过程中,料温不宜高于65℃,且要有适当的通气,使菇房内有适量的氧气供有益微生物活动。6.6 温湿度控制培养料二次发酵后,温度应降至28℃以下时才能播种。降温时,应对检查培养料中有无氨气。如果存有一定量的氨气,要进行松料通风排除。培养料湿度掌握在65%左右,如过干可用0.1%的石灰水喷雾补充水分。7 播种7.1 播种期平地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11月/上旬,高山反季节可适当提前15-20天。7.2 菌种选择应选用经审定的优良、生命力旺盛的蘑菇栽培种(三级种)。栽培种应无杂菌,无虫害,菌丝雪白,浓密、旺盛,有较浓的蘑菇香味。凡是菌丝断裂、发黄、吐黄水的都应拣除不用。7.3 播种方法7.3.1 穴播采用10cm×10cm、或12cm×12cm的距离,穴深2cm~3cm,每平方米面积用菌种1瓶(750ml容量的菌种瓶)。各种用具及手消毒后,先用竹片(或木棍)微斜插入料内,撬开培养料使成种穴,随即把菌种制成蛋黄大的菌种团放入穴中,然后拔出竹片,用撬起的料盖在菌种上,使菌种紧贴培养料并稍露出表面。播种后,再在料面上撒一层菌种,用板轻轻将料面拍实,使菌种与料紧密接触。7.3.2 撒播把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并部分轻翻入料面内, 再用木板轻轻拍平压实打平, 关闭门窗, 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7.4 播后的管理工作播种后三天就应全面检查菌种成活情况,以便及时补种。播种一周后,还要检查菌种定植情况,看看菌丝是否开始长入培养料。如果菌种定植不正常,应全面分析不吃料的原因,进行补救。播种后2~3天,以保湿为主,不必开窗换气。再3~5天后通气也不宜过多,每天只开小部分背风的窗子换气2~3小时,以利菌丝在料面迅速生长并深入料中。随着菌丝的繁殖,菌丝量大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应逐渐加大通气量,增长通风时间。做到温度控制在22℃~24℃,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若料面偏干,可覆盖报纸,向报纸上喷水,保持料面湿润,并使菇房通风良好。在正常情况下,蘑菇播种10天之内,料面不直接喷水。覆土之前在料面喷水调湿。通常在播后18-20天培养料可长满菌丝。7.5 覆土在播后18-20天进行覆土。目前常用的材料为消毒后的混合土。每100m2栽培面积使用红壤土4500kg、石灰粉15Kg、钾镁磷肥50Kg、碳酸钙25Kg、pH 7-7.5。覆土时,粗土粒放在下层,厚约 2.5-3cm, 细土粒放在上层, 厚约1cm。覆土后采取轻喷勤喷水的办法逐步调至所需湿度, 控制吸水量在75% (手捏成团, 掉地即散)。菇房相对湿度控制在90%左右。8 菇房管理8.1 出菇前管理从覆土到出菇约需15~20天,这段时间,应适当通风换气。晚上可开窗,白天根据气温情况适当开窗。有风和高温天气应尽量减少开窗时间。菇房内温度应保持在20℃~24℃,每天喷水1~2次,每周喷2%的石灰清水一次。覆土调湿后,视菇房湿度情况,可停水1~2天,然后多次少量喷水,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覆土后两周左右,子实体原基逐渐形成,这时要使菇房温度逐步下降到16℃~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左右,以利于子实体的进一步形成和生长。当蘑菇菌丝长到细土层时,拨开细土粒看到菌丝先端成扇形或辐射形,洁白旺盛,这时应喷一次水量较多的“结菇水”,刺激子实体形成。所喷“结菇水”量一般为平时的2~3倍。喷过“结菇水”后,停喷2~3天,扒开上层细土可看到许多米粒大小的白点(小菇蕾),同时细土缝中出现大量的绒毛菌丝时,就要适当喷出菇水,每次每平方米喷水0.9kg,连续2~3天,增加细土湿度(喷水后细土发亮,略粘手),同时也使粗土上部得到充足的水分,促使大量的菇蕾在湿度较大的粗细土之间形成,并使细土缝中的绒毛菌丝横向生长,形成线状菌丝,为下批出菇打下基础。出菇水喷后5~6天,当大批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即可喷1~2次保质水,每天一次,每次每平方米喷水0.9kg左右,以再次增加粗细土湿度,使子实体从土层中及时得到充足的水分,使第一批菇产量、质量得到保证,并为第二批菇补足水分,以便持续不断出菇。8.2 出菇期管理8.2.1 水分管理应区别秋菇、春菇不同情况进行管理。一般喷水多少除看菇喷水外,还应结合气候、菇房保湿性能、菌丝生长情况、土层厚薄、菌种特性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气温低时中午前后喷水,气温高时早晚或夜间喷水,闷热天不喷水,出菇多时多喷水,出菇少时少喷水。菇密处多喷水,菇稀处少喷水,菇小时少喷水,菇大时多喷水,菌丝生长好而健状的多喷水,生长弱时少喷水或暂时不喷水,培养料中含水量多时少喷水,含水量不足时多喷,保温保湿性能差,通风好的菇房要多喷,反之则少喷。注意临采菇前不要喷水,应在采菇补土后再喷水,喷水时要打开门窗,切忌关上门窗喷水。出菇期间应保持菇房相对湿度80%~95%左右,要按菇的长势、多少、大小、天气季节进行调节。小菇将要出土到采菇高峰期要向菇房走道、墙壁、地面、草帘和空间喷水保湿,出菇高峰时应保持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采菇高峰过后不要洒水保湿,湿度在80%左右即可。8.2.2 通风换气和温度调节蘑菇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常通风换气。同时,通风还要结合考虑保温保湿。睛天无风,菇房温度高,出菇多、菇体大,呼吸作用强,排出的CO2多,必须在早晚多通风。气温在20℃以上时,菇房通风以不提高室内温度为原则。通风主要在早晚进行,无风时南北窗全部打开,有风时开背风窗,下雾天、阴雨天大通风,晴天一般开北面地窗。秋菇中后期,气温下降,出菇量减少,可适当减少通风。当气温在14℃以下时,通风可在白天,早晚注意保温,开少量南面地窗,以利提高菇房温度。8.2.3 菇床整理和追肥一批蘑菇长成之后,在气温正常的情况下,大约可采收5~7天。在采收过程中,菇房每天都要进行一次小整理。当一潮菇采收结束后,要抓紧时间进行一次全面整理。用镊子挑除遗留在床面上的已经发黄的老根和死菇。每次挑除老根和死菇以及采收时,会在菇床表面留下一个个凹穴,应立即补盖湿细土(若补干细土会影响出菇)。若凹穴太大,露出培养料,则下面仍需先放几粒粗土粒,上面再盖上细土粒,然后喷水。整理床面前不宜喷水,否则水容易积在洼处,并渗入料内影响菌丝生长。 为延长出菇时间,保证出菇产量和质量,可适当追肥。追肥时应采用少量、多次喷施法。有机肥和无机肥、碳素和氮素交替施用,掌握好浓度,随配随用。一般在幼菇长至黄豆粒大小时追肥1~2次。注意高温期间不宜施用糖水,出菇期间不施粪尿肥料。春菇中后期,可喷盐水, 使土层菌丝加速结菇,且菇体洁白、粗壮。秋菇期间与春菇前期不能喷盐水,否则以后茁丝难以伸向上部,形成脱节现象,不能形成潮次,影响产量。9 病虫害及鼠害防治9.1 主要病害软腐病、瘁倒病、斑点病、白腐病、绵腐病等。9.2 主要虫害螨类、菇蝇类、线虫等。9.3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原则,以选抗病品种为主,合理控制生产环境。在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剂。9.4 防治要点做到勤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控制病虫传播蔓延,发现局部发病要及时药剂控制或隔离、挖除。平时应注意门窗的关闭,通风窗口宜设置防虫网,避免虫害及老鼠侵入。10 采收10.1 当蘑菇子实体的菇盖直径长到3-4公分大小,且未开伞时,即可采收。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5097-2002的要求。10.2 采菇时,若菇丛大小不一致,应要采大留小。若菇丛大小一致,可将菇丛左右摇动后提起,使土层松动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生长。11 生产档案11.1 建立生产技术档案。11.2 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信息
精彩新闻
论坛精选
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