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民情民意
改善民生的“硬指标”越多越好
时间:1970-01-01 08:33:31来源:中国农资供销网作者:王文

  设立更多的约束性指标,让”软”的“硬”起来,无疑是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最为直接的办法。

  居高不下的物价、房价以及总也追不上CPI涨幅的工资,使得今年的全国两会承载了前所未有的民生期盼。让人欣喜的是,随着两会进程的深入,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愈加清晰,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等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的“硬指标”越来越多,新一轮的民生建设正加快向制度化迈进。

据媒体从权威部门了解,“十二五”期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不仅列入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七大主要目标,而且如“提高居民消费率”、“增加服务业就业比重”等关乎民生的政府工作,将被设定为纳入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的约束性“硬指标”。 事实上,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是历年全国两会上的老话题。代表委员们在议案、提案中一提再提,各级政府也一再承诺,但效果却始终不令人满意,其深层原因,还是这些改善民生的建言缺乏考核验收的“硬指标”。

例如最近重庆市正在酝酿的将纳入政府考核“硬指标”的“基尼系数”,这一用来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指标,此前只因其既没有进入统计局的核算口径,也没有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公开内容,任凭各方专家如何呼吁,也只能沦为媒体报道中的“参考”。

而进入“十一五”规划中“约束性指标”范围的“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因为关系到了各地区的发展考核和主政官员们的升迁奖惩,为了达到中央政府的验收要求,去年年底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不惜立“军令状”,采取拉闸限电、企业停工、居民停暖等非常手段也要完成指标。

两者的巨大反差,鲜明地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唯“硬指标”考核论英雄的弊病。在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于中央有明确规定的指标以及统计局报表上看得见的GDP、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地方官员们往往会表现得更上心;而对于那些只被划入“预期性”层面的非硬性指标,则缺少工作的动力。 正是基于这种“欺软怕硬”的状况,设立更多的约束性指标,让”软”的“硬”起来,无疑是改善民生、提高民众生活质量最为直接的办法。

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们可以看到,相比“十一五”规划中,22项主要指标只包括8项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草案中24项指标,有多达12项被列为“硬指标”,而且“如提高居民消费率2至3个百分点”等切实改善民生的措施,有望成为今后五年的重要达成指标之一。 随着如今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中的矛盾日渐突出,老百姓正越来越多地从实际生活的感受来评判政府工作的成果,而为百姓服务的政府,也愈加迫切地需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期待关乎民生的考核“硬指标”越多越好。(崔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名称:中农兴业网
描述: 名称:三农市场网
描述: 名称:乡村网
描述:乡村网 名称:农资供销网
描述: 名称:农副产品网
描述: 名称:农民工网
描述:农民工网 名称:农民网
描述: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三农调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sndcw.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6595号-2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1号

联系邮箱:nckjwwwang@tom.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09 监督电话:18612925535

业务QQ:    客服QQ: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