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专题
农村:信息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时间:2009-12-31 00:00:00来源:中国乡村网作者:李岩

  继2005、2006、2007和2008年连续4个中央1号文件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给予高度关注后,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再次提出“发展农村信息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009年,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已经从过去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向农村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方向拓展。信息技术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信息化建设新农村 

  2009年,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线电视网、电话网、无线网等多种网络的连接和融合,实现了不同信息服务的有机整合,为农村提供了大规模信息化应用的低成本接入解决方案。 

  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乡镇电子政务及电子农务系统、村级电子政务系统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村镇政务管理水平。 

  农村社区服务的医疗卫生、农村劳务培训和管理、农村社区数码文化娱乐、民族政策服务与咨询、健康文化教育信息服务、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和妇女教育信息服务等信息服务系统,在不少地区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实现了农村基层的网络化信息化服务。 

  2009年,在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湖北、云南、新疆、黑龙江等省市,建成了一批典型的信息化试行点,形成了针对示范主体(市县、乡镇、村、农场、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个性化需求的“技术套餐”式信息化技术推广模式,在12个县、24个镇、125个村、90 个农业企业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得到示范和推广,累计培训农民57.83万人次,示范区增加经济效益近6亿元。 

  但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网民所占比例仍然很低。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依然突出,涉农部门和行业之间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有效整合机制,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核心技术特别是智能装备技术仍然有待突破,低成本、易操作、高质量的软硬件产品依然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今后,一是应该继续加强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着力加强“三网合一”和“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 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探索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继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工作,重点突破农业智能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农村低成本网络终端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农业和农村领域的融合。三是加强培育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产业,重点开展农业咨询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农村远程医疗等信息增值服务,促进农村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向农村渗透 

  2009年,一夜之间,“物联网”众人皆知。广大农村,一样需要物联网,而实际上,物联网并没有“冷落”农村。 

  在农产品标识技术方面,中国已经突破了一维与二维条码混合标记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重要农产品的流通数字化管理和低成本的产品防伪; 开发出基于合成聚丙稀膜纸的猪只胴体标签,突破了我国猪只胴体标签成本高,国内无法生产的技术难题。 

  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方面,完成了农产品产地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技术的开发工作,构建了农产品产地认证数据平台,并初步建立了应用评价系统和农产品产地安全数字化预警模型,开发出了便携式粮油产品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终端产品,实现了“从餐桌到源头”的粮油产品溯源。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中央、区域及企业分布式三级农产品质量溯源数据库系统, 完成了国家标准“农产品质量溯源信息编码体系和标识规范”和“企业良好溯源操作通用规范”的标准立项,突破了溯源编码规范和追溯产品长期无法统一的技术难题。 

  2009年,面向农产品流通,有关单位制定了农产品电子标签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则; 进行了热带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分类和RFID编码制定,开发了电子标签中间技术,研制了电子标签读写设备; 开发了农产品协议流通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基础构架与业务构件库,构建了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和农产品电子交易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协议流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 

  面向农资可信流通,有关单位建立了化肥和农药的流通业务模型,开发了“主要农资标准ASP服务系统”,突破了经营者资格认定及身份识别、交易流程控制、数据稽核、移动稽查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农资流通信息采集组件、农资流通监管组件和农资流通数据对接组件,研制了农村流通产品批发与零售专用设备,有效提高了农资流通的监管水平。 

  面向农村生活消费品放心流通,农家店综合数字终端设备和电子公示屏已经得到应用,“农村生活消费品放心流通监管及社会监督系统”,实现了政府部门与流通企业、农家店、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基于CAN总线和信息融合的方法,集成装备了具有车载通信、电子控制、信息管理、移动检测等功能的流动监管车,实现了农家店、农贸市场的流通产品快速检测与质量检验、经营者行为稽查等功能,有效提高了农村生活消费品的流通服务与监管水平。 

  数字农业获得重要突破 

  2009年,在农田信息获取与解析方面: 作物长势分析仪,便携式叶绿素、氮素和水分一体化测定仪,作物成像光谱仪,土壤参数时域反射仪(TDR)原理样机,土壤剖面水分/紧实度实时获取样机等一批作物信息监测和诊断仪器实现了技术突破并得到应用推广,特别是突破了棉花等农作物无损监测技术的难题,构建了适合黄瓜、番茄等农作物病害的高精度自动诊断模式识别系统。 

  在农作物数字模拟与模型方面: 我国构建和完善了小麦、水稻、玉米及旱稻等主要作物的品质生产力形成模拟模型; 建立了日光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模拟模型、温室主要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生长和产量影响模拟模型; 主要植物生育过程系统仿真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农业数字化管理技术方面: 2009年,畜禽、林草场数字化管理及知识网格技术研究进展迅速,建立了家禽、奶牛环境应激、健康状况特征性声频与视频信息数据库及智能化在线监测系统; 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奶牛数字化精准养殖技术体系,基本具备了中试和产业化开发能力; 初步建立了数字化水产养殖技术体系; 建立了基于ANN模型的产草量遥感估算方法,模型精度达到85%,并已应用于大尺度草原产草量的监测; 建立了综合性、智能化、网络化的水稻、小麦作物生产过程管理决策模型及智能系统,在全国30个水稻、小麦、玉米粮食丰产示范区开展了应用。 

  2009年,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车载土壤水分与压实复合传感器系统的信息耦合处理关键技术,突破了国际上土壤水分和压实无法进行在线实时测定的难题,实现了测定过程的控制、测试信息显示和存储技术融合。 

  在精准农业装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技术和产品创新: 研制了嵌入式农机机载控制终端、辅助作业导航指示器等配套产品,开发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农机作业导航软件系统,形成了系列化的农田作业机械辅助导航产品,动态定位精度提高了65%以上; 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目前小型联合收割机实现自动化测产的技术难题。 

  赵春江 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工程”总体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中间件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名称:中农兴业网
描述: 名称:三农市场网
描述: 名称:乡村网
描述:乡村网 名称:农资供销网
描述: 名称:农副产品网
描述: 名称:农民工网
描述:农民工网 名称:农民网
描述: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三农调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sndcw.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6595号-2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1号

联系邮箱:nckjwwwang@tom.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09 监督电话:18612925535

业务QQ:    客服QQ: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