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三农时事网!
三农时事网
三农国际  农村建设   农村管理  农业工贸  三农要闻   农业科普  农民生产    农民生活   三农快讯   三农事件 
资讯网|林业|组织部|安全|资讯|检察院|工信|信访|参事室|粮食|烟草|煤矿|政协|宗教|质监|地震|旅游|审计|税务|文化|知识产权|发改委|商务|统计|计生委|安监| 广电|宣传部|体育|农业|教育|卫生|民族|民政|财政|社保|科技|公安建设|国土|环保|统战|药监|监察|文物|邮政|法院|司法|工商|妇联|残联|农副网|农产供销|农产知识|农产技术|农产商家|农资网|农产供销农资店铺|农资知识|农资技术|市场网|三农市场|市场资讯|农资市场|市场管理|乡村网|中国乡村|乡村经济|乡镇在线|行政村庄|农民工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工贸
三“最”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定主调
时间:2011-12-31 00:00:00来源:作者:佚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解决农业生产能力不稳固、供求关系偏紧的最根本出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目前中国最大的发展差距是城乡差距。三个“最”为明年农业农村工作定了主调,即做好“三农”大文章,需一以贯之完善政策措施;发展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稳妥推进城镇化,集中力量实现城乡统筹。

  --重农政策强力叩击“三农”工作关键点

  2011年我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和“四个首次”,农民增收“八连快”,农村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养老、教育等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正加快改善。温家宝表示,“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

  回顾一年来国家出台的若干重农政策,其频繁之密、针对性之强、含金量之高再超以往。

  以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粮食生产为例,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在连续七年增产的高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离不开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今年,国务院多次组织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并首次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冬春连旱之时,中央财政在已安排各项涉农资金基础上,又发放129亿元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夏粮、秋粮收购时节,国家及时实施政策托底,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在部分地区实行临时收储等政策性收购,让农民种田吃下“定心丸”;对于调动农民种粮具有直接导向的四项补贴发放达1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80亿元。

  再看国家新近发布的一组数据:农民增收“八连快”创造历史,预计今年达到人均6900多元;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3.26亿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460多万户农户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

  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政策措施的掷地有声。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表述的:当前各级各地正“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农业科技将提速现代农业建设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表示,从“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考量,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三个: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和二元体制机制桎梏的化解。其中,农产品供需矛盾表现最为突出,也最直接。泱泱大国,人口众多。今日之中国,资源约束更加突出,风险挑战更加严峻。温家宝在会上表示,尽管几年来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见,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必须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关键阶段。

  挑战中蕴藏机遇,目前,中央已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定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指导方针,明确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临近年末,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部分和明年三农工作的重头戏,农业科技的政策支持力度悄然升温。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提出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12月26日,《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的目标极具挑战力。此次会议确定,中央指导明年农村工作的文件,突出强调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重要支撑。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推出“农田水利”之后,“农业科技”成为决策者思考“三农”问题的又一着力点。

  --重申新农村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强调,“目前中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中央定的调子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从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到近两年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进,再到今日重申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以及前者对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醒各地各部门城乡统筹不等于城镇化,不要冒进、一刀切,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样板社区”。应尊重农民意愿,扎实创造条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总理在讲话中提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是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长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如果新建新村不适合农民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习惯,建设达到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不需要的东西看起来再美好也不属于他们。另一方面,我们现在讲农业的多功能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整体搞得面目全非,那传统的文化靠什么来维系和展示呢?”

  对于如何“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张红宇说,近十年,我国工业经济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房地产的开发等,都在快速发展,然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仍然捉襟见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给供给带来大压力,处于长期紧平衡的态势怎么化解是今后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

  农村工作会议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方向。对此,赵长保表示,在城镇化必须具备的社会保障环境并不成熟的条件下,应想方设法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是冒进地、过火地进行城镇化,否则将可能把农民逼出农村,但又落不到城里,成为巨大的边缘性群体。“这个群体很不可控,他们的生活和发展若有问题,整个社会也将随之付出巨大代价。总的来说,城乡一体化肯定是一个艰难且长期的过程,要统筹考虑,从基础做起。”赵长保说。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