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农村
2011年中国粮食市场价格述评
时间:2011-12-31 00:00:00来源:中国三农市场网作者:夏明

  2011年是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获得第八个丰收之年,也是粮食市场价格跌宕起伏、波动幅度较大的一年,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运用政策和市场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新课题的关键时候。
  
  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获得好收成。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产2.9%。
  
  尽管2010年粮食增产,但是,进入2011年初,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即出现了上涨迹象。当年元月份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湖北省襄阳市优质稻(国家二级优质稻,下同)每市斤就上涨了2分钱以上。
  
  当时的粮价上涨固然有元旦、春节临近的节日消费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粮食生产的担心。
  
  继2010年我国冬季干旱之后,2011年的春天依然不见有效降雨,冬春连旱让人焦急。
  
  在产粮大省湖北省,3月中旬以来,总雨量与历史同期相比减少五成以上,北部地区偏少七成以上,全省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干旱,其中北部山区最为严重。截至4月27日,全省受旱面积672.43万亩、成灾334.48万亩,绝收11.2万亩,是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
  
  小麦主产省山东,2010年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为117.7天,为1951年以来最多值;全省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56.4天,为1951年以来的次多值。全省有29站的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入冬以来,降水就更少了。加之2009年9月11日以来,山东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7℃,也是少雨和高温所致。山东全省旱情总体已达60年一遇标准,抗旱形势日趋严峻,人畜临时饮水出现困难。元月份山东已有6212万亩农田受旱,24万人临时饮水困,为全国受旱最严重的省份。
  
  缺粮大省广东省,自2009年10月1日以来,平均降水量为225.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24.4毫米,偏少程度达58.4%,是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雨年,秋冬春连旱历史罕见,21个县(市)创历史同期最少雨记录;2011年1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3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57.2毫米,偏少程度达66%,13个县(市)创历史同期最少雨记录;3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71.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96.6毫米,偏少程度为73%,17个县(市)创历史同期最少雨记录。专家分析指出,全省的秋冬春连旱属重旱年景。
  
  另外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等省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严重旱情。
  
  春夏季正是小麦等夏季粮食作为生长、产量形成期,在这个时候出现严重旱情,不但农民揪心,广大消费者也按捺不住。从元月份开始,粮食市场价格一路扶摇直上。据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监测,元月份优质稻收购价格每市斤1.21元,二月份上涨到1.23元,三月份大幅度上涨到1.38元,4月份上涨到上半年的最高峰1.39元,7月上涨到全年最高峰1.42元。
  
  面对严重干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1年2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国务院会议,中央政府额外下拨超过51亿元抗旱救援资金。这笔资金用于帮助农民购买灌溉设备、化肥和建造应急水井。此外,今年中央财政拿出12亿元用于6个省的600支抗旱服务队伍购置抗旱浇灌设备和器材;8月份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遭受严重旱灾,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帮助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中央财政紧急下拨辽宁、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抗旱救灾资金1.82亿元,主要用于因旱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救助、特大抗旱措施补助及农业生产救灾支出。
  
  各级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千方百计抗灾救灾。经过全力抗旱减灾,加之部分旱区喜降甘霖,旱区总体旱情略有缓和。据国家防总统计,截至8月18日19时统计,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已降至1.82亿亩,较前一天减少了900多万亩,其中重旱7369万亩,干枯2173万亩。
  
  到了6月份,我国小麦从南到北开始收获。但是,小麦市场价格在收购季节却意外地出现了上涨。上市较早的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的粮食购销企业收购价,每市斤在0.97——0.99元,加工企业收购价在0.99——1.02元,均比上市前高出2分多钱,也高于最低收购价(红小麦和混合麦分别为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
  
  正当种粮农民欢欣鼓舞,觉得小麦卖了个好价钱时,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没有启动,市场价格很快跌了下来,不少地方的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于是,一些地方政府紧急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可是,报告上去了,有关部门也下来调查了,但是小麦最低收购价就是没有启动。
  
  导致小麦市场价格下跌的原因,首要的是作为粮食收购主渠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得不到政策性收购资金支持,在用尽有限的收购资金后,只能停收;粮食加工企业一方面资金有限,更多的是看到小麦市场价格处于高位,国家没有出手,加之“麦高面弱”,不敢大量组织货源,只能“以销定购”。收购主体等待观望,农民也因生产成本高,等价惜售。
  
  2011年小麦虽然丰收,但是,农民的收益却相对下降。据占我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全省40个县(市、区)120个乡(镇)600个农户的小麦生产成本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今年河南省小麦获得较好收成,但由于种植成本比上年明显增加,收益有所下降。
  
  被调查的600个农户2011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为3083.5亩,户均5.1亩。平均种植每亩小麦的总成本为704.7元,比上年增加119.7元,增长20.5%。其中,生产成本505.9元,比上年增加52.1元,增长11.5%;土地成本198.7元,比上年增加67.5元,增长51.5%。2011年小麦平均每亩单产约为780斤。依照今年国家制定的小麦最低平均收购价每公斤1.88元计算(白麦每市斤0.95元,红麦和混合麦每市斤0.93元,两个价格简单平均计算),则今年种植每亩小麦的主产品产值为733.2元,比上年增加49.8元。如果扣除每亩704.7元的总成本再加上每亩35.0元的种粮补贴(600个被调查农户种植小麦实际每亩得到的补贴)后,则种植每亩小麦的平均净收益为63.5元,比上年少69.9元;如果只扣除生产成本,那么加上种粮补贴后,种植每亩小麦的平均生产收益是262.3元,比上年减少2.3元,减幅为0.9%
  
  小麦增产丰收,生产成本急剧上涨,售粮价格不提高,农民不但不能收回生产成本,反而亏本。这也就是2011年粮食丰收,粮食价格同步上涨的主因之一。
  
  早稻,作为我国一年内稻谷最先上市的品种,2011年一上市就出现了抢购现象。早稻上市后10天左右的时间,价格就从最开始的每市斤1.08元,一路上涨至1.15元,而没过几天就突破了1.20元“大关”,同比上涨20%以上。
  
  由于早稻市场价格已高于国家早稻最低收购价(中等1.02元,同比提高9.7%),2011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没有启动。
  
  早稻价格一路上涨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年初提高了2011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外,生产成本提高也是重要原因。同时,早稻作为南方储备粮的主要品种倍受欢迎,储备粮轮换直接拉动了市场价格。
  
  象小麦收购价格一样,中晚稻上市后也演绎了高开低走的行情。
  
  湖北省襄阳市中晚籼稻在9月下旬上市时每市斤1.38元,有的加工、储备企业最高价收到1.43元,比最低收购价1.07元高29%、33.6%,同比分别上涨35%和40%;东北的粳稻开秤价在每市斤1.35—1.43元左右,比最低收购价1.28元高5.5%、11.7%,同比上涨0.10元以上。
  
  2011年的中晚稻收购价格的高开就像昙花一样,极其短暂的时间之后,就急转直下,从10月下旬开始下跌,急速下跌。到12月份襄阳市的中晚籼稻下跌到1.32元;东北的粳稻如黑龙江东部鹤岗地区圆粒水稻收购价格为1.33-1.35元。
  
  稻谷收购价格的上涨带给种粮农民的喜悦转瞬即逝,不断下跌的收购价格使种粮农民收益大打折扣。据有关方面调查,2011年中晚籼稻每亩平均单产1080斤,同比基本持平,产值约1458元,同比增加270元,扣除成本上涨109.2元后,加上粮食直补资金,净收益529.4元,比去年增加240.8元,增长了83.4%;粳稻每亩平均单产1160斤,同比增产10斤,产值约1566元,增长128.5元,扣除成本上涨125.2元后,加上粮食直补资金,净收益511.4元,比去年增加83.3元,增长19.4%。稻谷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农民种植每亩500多元的净收益将难以保住。
  
  反思2011年的中国粮食市场价格,我们不得不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问题之一,我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是不是定的过低?我们通过生产成本调查可以看出,即使按照开秤时的高开价格计算,种植一亩粮食的净收益也不到800元。如果按照最低收购价计算,种粮农民的收益就更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时代,种植粮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如果种植粮食的收益过低,他们就难以进行再生产,势必转向生产经济效益更高的其它农作物。果真这样,我们将如何保证95%的粮食国内自给呢?因此,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提价幅度,是形势所迫。
  
  问题之二,我国的粮食临时收储政策是不是滞后?2011年的中晚稻市场价格步步下跌,目前已经跌倒农民难以承受的程度。这个时候只有国家出手,才能挽救种粮农民。可是,时近年底,仍然没有临时收储政策的出台。国家有关部门在加强粮食市场监测的同时,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特别是临时收储政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问题之三,粮食作为基础性物价,固然对社会物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辨证的分析。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是以牺牲种粮农民的利益,用低价收购粮食,积累发展工业的实力。而现在国家财力已经不能与那时同日而语,现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收入近几年均呈两位数增长。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不能仅仅停留口号上,也不能仅仅限于小步小步地提高粮价上。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粮价太低了。姑且不说世界上第一大粮食出口国美国,就说与我国国情相似的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够实现大米自给,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日本的大米价格是我国7—10倍。依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我国的粮食收购价格应在每市斤2.3元以上。否则,本来就出现“空心化”的农村,谁来种粮食呢?因此,未来几年每年粮价提高15%左右理所当然。
  
  问题之四,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粮食加工企业难以为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的政策要调整。个别粮食加工企业亏损,是管理、技术等问题。但是,粮食加工企业大面积亏损,就要很好地研究研究我们的政策问题。比如,政策性粮食如何拍卖才能既能搞好宏观调控,又能够搞活粮食市场?粮食定向销售的不公平性问题,还能不能继续下去等等都要从全局考虑,统筹解决。粮食加工企业作为原粮进入消费领域的必经环节,如果大面积亏损,他们就势必停机。一旦停机,就更加剧农民的“卖粮难”,导致粮食市场的恶性循环。
  
  粮食问题,事关农民、事关民生、事关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在进入新年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在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采取适应中国特色的政策措施,利用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证95%的粮食国内自给。(作者:龚锡强)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名称:中农兴业网
描述: 名称:三农市场网
描述: 名称:乡村网
描述:乡村网 名称:农资供销网
描述: 名称:农副产品网
描述: 名称:农民工网
描述:农民工网 名称:农民网
描述:
友情链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调查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北京中农兴业资讯中心主办--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三农调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19 sndcw.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6595号-27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1号

联系邮箱:nckjwwwang@tom.com 联系电话:010-56021309 监督电话:18612925535

业务QQ:    客服QQ:

X